道地药材
关药

密蒙花

中药名称:密蒙花
别 名:小锦花、羊耳朵、蒙花
中药学名(拉丁名):BUDDLEJAE FLOS
产区分布:湖北宜昌、襄阳,四川金堂、广汉,河南商城,陕西安康、紫阳,云南楚雄、大理等地
科:马钱科
功 效:清热药

概述:

密蒙花为马钱科植物密蒙花Buddleja officinalis Maxim.的干燥花蕾和花序。春季花未开放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主产于湖北宜昌、襄阳,四川金堂、广汉,河南商城,陕西安康、紫阳,云南楚雄、大理等地。以湖北、四川等地产量较大。

来源

本品为马钱科植物密蒙花Buddleja officinalis Maxim.的干燥花蕾和花序。(《中国药典2015》)

分布产地

主产于湖北宜昌、襄阳,四川金堂、广汉,河南商城,陕西安康、紫阳,云南楚雄、大理等地。以湖北、四川等地产量较大。

入药部位

采收加工

春季花未开放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中国药典2015》)

药材性状

本品多为花蕾密聚的花序小分枝,呈不规则圆锥状,长1.5-3cm。表面灰黄色或棕黄色,密被茸毛。花蕾呈短棒状,上端略大,长0.3-1cm,直径0.1-0.2cm;花萼钟状,先端4 齿裂;花冠筒状,与萼等长或稍长,先端4 裂,裂片卵形;雄蕊4,着生在花冠管中部。质柔软。气微香,味微苦、辛。(《中国药典2015》)

性味归经

甘,微寒。归肝经。(《中国药典2015》)

药材功效

清热泻火,养肝明目,退翳。(《中国药典2015》)

药材主治

用于目赤肿痛,多泪羞明,目生翳膜,肝虚目暗,视物昏花。(《中国药典2015》)

用法用量

3-9g。(《中国药典2015》)

用药禁忌

1.《萃金裘本草述录》:“虚寒内伤、劳伤目疾禁服密蒙花。”
2.《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阳虚、肝寒胃弱者忌用。”

贮藏保存

置通风干燥处,防潮。(《中国药典2015》)

药材鉴别

显微鉴别:
本品粉末棕色。非腺毛通常为4细胞,基部2细胞单列;上部2细胞并列,每细胞又分2叉,每分叉长50-500μm,壁甚厚,胞腔线形。花冠上表面有少数非腺毛,单细胞,长38-600μm,壁具多数刺状突起。花粉粒球形,直径13-20μm,表面光滑,有3个萌发孔。腺毛头部顶面观(1-)2细胞,2细胞者并列呈哑铃形或蝶形;柄极短。(《中国药典2015》)

中药配伍

①治风气攻注,两眼昏暗,眵泪羞明,睑生风粟,隐涩难开,或痒或痛,渐生翳膜,视物不明,及久患偏头痛,牵引两眼,渐觉细小,昏涩隐痛,并暴赤肿痛,并皆疗之:密蒙花(净)、石决明(用盐同东流水煮一伏时漉出研粉)、木贼、杜蒺藜(炒去尖)、羌活(去芦)、菊花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一钱,腊茶清调下,食后,日二服。(《局方》密蒙花散)
②治眼障翳:密蒙花、黄柏根(洗锉)各一两。上二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食后。临卧熟水下,或煎饧汤下。(《圣济总录》密蒙花丸)
③治眼羞明,肝胆虚损,瞳人不清:密蒙花、羌活、菊花、蔓荆子、青葙子、木贼、石决明、蒺藜、枸杞子。上各等分,为末,每服三钱,食后清茶送下。(《银海精微》密蒙花散)

中药炮制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天津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2年版》)

道地性

淮药

相关论述

①《本草经疏》:"密蒙花,观《本经》所主,无非肝虚有热所致,盖肝开窍于目,目得血而能视,肝血虚,则为青盲肤翳,肝热甚,则为赤肿,眵泪赤脉,及小儿豆疮余毒,疳气攻眼。此药甘以补血,寒以除热,肝血足而诸证无不愈矣。"
②《本草求真》:"密蒙花,味薄于气,佐以养血之药,更有力焉。"

免责声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本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作品,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我们力所能及地注明初始来源和原创作者,如果您觉得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改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国家管理机构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技术合作单位
行业网站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18-2020 道地药材网  版权所有         
运营中心: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业农村部农机总站   
电话:010-87385567  备案号:豫ICP备2022000073号-3

扫一扫,了解更多